发布时间:2025-08-30
浏览次数:
垃圾渗滤液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反渗透浓缩液的处理更是其中的技术难点。浸没燃烧蒸发技术(Submerged Combustion Evaporation, SCE)作为一种创新的无固定传热界面蒸发工艺,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将系统分析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工程应用优势、系统设计要点以及实际运行效能,并结合国内典型项目案例,探讨其在实现渗滤液全量化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选择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技术原理与工艺优势
浸没燃烧蒸发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直接接触型蒸发工艺,其通过将燃气(如填埋气或沼气)与空气混合燃烧后形成高温烟气,再通过特殊设计的布气系统将烟气分散为超微气泡直接喷入待处理的浓缩液中。这一过程中,高温烟气(850-1100℃)与液体间的直接接触传热使得热效率高达90%-96%,远超传统间壁式蒸发技术75%-85%的热效率水平。尤为重要的是,SCE技术不存在传统蒸发器面临的传热面结垢和腐蚀问题,这使其特别适用于高盐、高COD、易结垢的反渗透浓缩液处理。在实际工程中,针对渗滤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特性,开发了更为先进的二段式浸没燃烧蒸发系统:第一段蒸发器主要实现气提和初步蒸发,将挥发性有机物从液相驱离;第二段则进行高温氧化和深度浓缩,使有机物在850℃以上高温中被彻底分解,最终实现溶质的结晶与分离。
与传统蒸发技术相比,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在能耗方面,该技术可直接利用填埋场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甲烷含量20%-65%),实现"以废治废",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数据显示,当采用沼气作为燃料时,吨水处理能耗仅为16kW·h,运行成本约43-50元/吨,而使用天然气则成本升至约355元/m³。在适应性能上,SCE技术对进水水质无严格要求,可处理TDS高达30-40g/L、COD在4000-12000mg/L的浓缩液,且不受水质波动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此外,由于省去了传统蒸发器昂贵的高等级防腐材料(如钛材),SCE技术的设备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以100m³/d处理规模为例,总投资约21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占1800万元。
从环境友好性角度考量,SCE技术展现出双重生态效益。一方面,该技术通过利用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为能源,有效减少了甲烷的直接排放。鉴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CO₂的20-25倍,这一过程实现了显著的碳减排。以广州市兴丰填埋场项目为例,每年可净减排二氧化碳80291吨。另一方面,该技术实现了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杜绝了浓缩液回灌造成的盐分积累问题。兴丰项目每月减少回灌浓缩液约5500m³,从根本上切断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路径。
系统设计与关键设备
浸没燃烧蒸发系统是一个集成化处理体系,主要由浸没燃烧蒸发单元、蒸汽冷凝单元、残渣脱水单元和不凝气处理单元等组成。在成都某填埋场项目中,设计者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系统共配置2条生产线、6台蒸发器,每条线设3台蒸发器两级串联,单台处理能力为260m³/d。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也便于维护检修。蒸发器本体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罐底优选锥形、喇叭形或斜坡形等倾斜结构,便于蒸残液排出;分隔板设计为可上下移动形式,通过调节其高度可精确控制液体在两个蒸发室内的停留时间,优化处理效果。
浸没燃烧蒸发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关键在于高效的布气系统设计。高温烟气通过特制的微孔布气装置形成直径微小的气泡群,极大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工程实践表明,气泡直径控制在0.5-2mm时可实现最佳传热效果。成都项目运行数据显示,该系统对TDS、COD、TN和NH₄⁺-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62%、99.27%、95.17%和92.23%,出水水质远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SCE技术对COD有极高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对有限(约92%),因此多数工程会配套设置反渗透系统作为最终保障措施。当进水氨氮浓度较高时,蒸发冷凝水需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残渣处理系统是保障工艺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蒸发产生的饱和蒸残液(含水率85%-90%)首先进入蒸残液储罐,通过循环换热促使盐分析出,再经卧螺离心脱水机处理,同时投加残渣改性剂、三氯化铁、石灰、聚丙烯酰胺等药剂改善脱水性能。经处理后,残渣含固率可达40%以上,采用内衬PE膜的专用编织袋封装后运至填埋场指定区域处置。上清液则回流至蒸发系统继续处理,形成封闭循环。成都项目的长期运行数据证实,脱水后残渣浸出液中的各无机元素及化合物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限值,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可控。
不凝气处理系统针对蒸发过程中逸出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气体中含有一定量酸性(如HCl)和碱性(如NH₃)成分,工程中多采用酸碱吸附中和结合喷淋塔进行处理。监测数据显示,处理后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平均为2.23mg/m³,SO₂为3-49mg/m³,NOx为38-114mg/m³,臭气浓度14-19,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项目创新性地将蒸汽冷凝水与原水进行热量交换,既回收了余热又减少了冷却水消耗,使系统整体能效比提高约15%。
工程应用与运行实效
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在国内填埋场浓缩液处理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应用于28个大型工程项目,膜浓缩液总处理规模达4810m³/d,占全国稳定运行膜浓缩液处理项目的90%以上。这些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处理规模从30m³/d至700m³/d不等,充分验证了技术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作为典型代表,设计处理规模200m³/d,总投资约4200万元,采用"浸没燃烧蒸发+蒸汽冷凝+盐泥脱水+反渗透保障"的组合工艺。该项目自2019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平均日处理量达183吨(达到设计规模的91%),运行期间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或环保处罚,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从处理效能角度评估,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在各个项目中均表现出色。成都某填埋场项目(260m³/d)的168小时连续监测数据显示:进水COD波动在21410±2838mg/L范围内,经SCE系统处理后出水COD降至76.6±19mg/L,去除率高达99.6%;TDS从30000-40000mg/L降至57-77mg/L,电导率从40000-500000μS/cm降至77μS/cm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项目的运行数据也揭示了水质特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于年轻填埋场的浓缩液(COD高、BOD5/COD比值大),SCE系统的COD去除率更为突出;而老龄填埋场浓缩液(氨氮浓度高)则需更多依赖后续反渗透单元保障出水达标。
经济性分析显示,SCE技术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行阶段。兴丰项目利用填埋气作为能源,年节省电费一千余万元;整体工艺无需预处理,运营费用主要为人工、药剂、电费和维保等直接成本。成都项目的详细成本核算表明:以蒸发产水量计,使用天然气的成本约355元/m³,而使用沼气时成本降至110元/m³;系统总装机容量1185kW,年耗电量约465×10⁴kW·h,单位水处理电耗45kW·h/m³。相较于传统多效蒸发工艺,SCE技术的运行成本可降低30%-40%,但投资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吨水投资约21万元),这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SCE技术实现了多重效益。首先,该技术通过全量化处理彻底解决了浓缩液回灌导致的盐分积累问题,阻断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路径。其次,沼气能源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全球增温潜势计算,每处理1万吨浓缩液可减排CO₂当量约300吨。再者,冷凝水回用(水质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使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大幅减少了新鲜水取用量。最后,系统产生的残渣经检测均为一般固废,可采用填埋或建材化等方式安全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已取得显著成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若干技术瓶颈。能耗问题首当其冲,即便使用填埋气作为能源,SCE技术的能耗水平仍显著高于常规生化工艺(吨水电耗45kW·h vs 生化工艺约10-15kW·h)。对于填埋气资源不足或甲烷浓度偏低(<20%)的场地,需补充天然气等外部能源,导致成本急剧上升。此外,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对有限(平均去除率约92%),当进水氨氮超过1000mg/L时,必须依赖反渗透后续处理才能确保出水达标,这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和成本。残渣处置是另一项挑战,虽然脱水后含固率可达40%,但其中混杂的有机-无机成分使其难以资源化利用,目前主要依赖填埋处置,长期来看并非可持续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正在多个维度推动SCE技术发展。材料方面,新型耐腐蚀合金(如哈氏合金C-276)和陶瓷涂层技术的应用,使蒸发器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寿命从5年延长至10年以上。工艺耦合方面,"DTRO减量化+SCE蒸发"的组合模式日益普及,通过前端DTRO(碟管式反渗透)将浓缩液体积减少60%-70%,大幅降低后续蒸发系统的规模和能耗。成都项目实践表明,这种组合工艺可使系统总能耗降低25%-30%,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7年。智能化控制是另一重要方向,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可实时优化燃烧参数、蒸发速率和残渣脱水效率,使系统在最优点运行。兴丰项目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少人值守",每班仅需1-2名操作人员,人工成本降低50%以上。
未来SCE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该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制药、化工、印染等行业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处理对象也从单纯的水处理向有价值组分回收转变。例如,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通过SCE系统可回收高品质铵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SCE技术与厌氧消化、沼气提纯等工艺的深度整合将构建更加完整的资源循环链条。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有超过50个大型填埋场采用SCE技术处理浓缩液,总处理能力突破10000m³/d。
政策驱动也将加速技术推广。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日趋严格和"零排放"要求的普及,传统回灌工艺将逐步被淘汰,为SCE技术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广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技术,广东、浙江等省已将SCE技术列入环保装备首台(套)推广目录,提供30%-50%的设备购置补贴。在"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合作框架下,SCE技术已入选"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开始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推广应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总体而言,浸没燃烧蒸发技术作为填埋场反渗透浓缩液处理的优选方案,凭借其高效、稳定、低碳的特点正在改变行业格局。虽然存在能耗较高、投资较大等挑战,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该技术有望成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主流选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提高能效比、降低残渣产量和增强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的经济性和普适性,满足不同规模填埋场的差异化需求。
深圳冠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0769-81100386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兴华智慧城6栋1605室
2531203110@qq.com
扫码关注我们